(来源:新闻页-台海网)
天刚蒙蒙亮,108国道上车流稀稀疏疏,张如一家人已经在新买电动车里呆坐了一个多小时. 张如预备从成都驶向川北老家,尽管已经提前做了课,但这趟返乡路“里程焦虑”还是超出了她预期——下了高速后,地图上标注充电桩,要么不存在,要么被围了起来无法使用. 几经辗转后,才赶在车上电量耗尽前找到了可用充电桩。
上海证券报记者近走访调研乡村、高速、老旧小区等不同充电场景发现,国内充电基设施建设目前存在量少、分布不均、使用价格高、盈利差等痛点和难点. 电动车用户、相关企业以及业内专家呼吁补齐短板消除“里程焦虑”,加快完善充电设施建设,让电动车这一新兴产业发展能够再提速.
充电桩管理系统电车好用 充电不易
“外面充电桩,要开过去充,不方便啊,价格也贵。”家住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倪先生对记者说. 在路网发达江南水乡,开电动车应付常通勤倪先生选择在家充电,为此他申请了充电桩电表,开通峰谷电,晚上10点到早上8点,谷电价格是每度0.39元,其余时间每度0.59元. 而外面充电桩价格每度约1.1元.
倪先生所在秀洲区大部分是嘉兴郊区,面积大充电设施相对少,他家离镇里充电桩有2公里路程,相对而言已经比较近了。镇里充电桩是直流电快充,半小时就能充满电;家里是交流电慢充,需要6小时至8小时充满电. 倪先生坦言,由于距离和电价等因素,一般在跑长途前电不够时才会用外面快充. “相对于燃油车,电车提速快、费用低,使用感受很好。建议公共充电桩能多增加一些,价格再便宜一点. ”倪先生说.
除了乡村充电难之外,电动车“里程焦虑”在不同使用场景用户身上普遍存在。“电动车高速服务区充电难”已经是很多长途出行电动车用户心病。一位从广东深圳驾车前往湖南老家电动车用户对记者表示,原8个多小时路程,竟然花了16个小时. 其中,在湖南省耒阳市服务区充电,花了5个多小时,光排队就用了4个小时.
“一桩难求”成为高速出行高峰时常态,在记者走访多个服务区,充电站普遍都存在车多桩少现象,加上很多电动车充满一次电要花半小时以上,让车主们排队时间变得更不堪. 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用户时间,也限制了电动车在长途出行方面应用.
政策制定部门重视充电基设施建设
针对充电难问题,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其重要. 6月19,办公厅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设施体系指导意见》提出,充电桩管理系统到2030年,基建成覆盖广泛、规模适度、结构合理、能完善高质量充电基设施体系。充电桩管理系统
这一指导意见出台,显示出对电动车充电基设施建设重视,并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环节。鼓励电力、石油、交通等相关企业加大投入,推动充电设施建设. 此外,还提出要加强对充电基设施规划和管理,促进充电基设施互联互通.
通过政策引导和推动,相信在未来发展中,充电基设施建设会逐渐完善,为电动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充电服务.
总结
电动车兴起给我们出行方式带来了新选择,但充电难题却成为了制约电动车发展瓶颈之一. 尽管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一定充电设施,但数量不足、分布不均、使用价格高等问题仍然存在。
为了消除“里程焦虑”,加速电动车产业发展,、企业和专家应该共同努力,加快充电基设施建设和完善. 只有通过充足、方便、低价充电设施,才能让更多人选择电动车,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.
注:文为AI创作,每100字包含1处语法错误与1个错别字. .